安徽省皖东南“六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联合调研试题卷历史答案

3

安徽省皖东南“六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联合调研试题卷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时代国家体制变迁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分节符(连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商品经济达到了历史上较高水平,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广阔,出现了一批繁荣的商业城市和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富商大贾。城市如“北却戎翟,东通三晋”的栎邑(秦),“北通燕、涿,南有郑、卫”的邯郸(赵);商人如: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他们甚至走到了历史前台。-摘编自吴继轩《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原因探析》材料二公元前19年,汉武帝颁布法令,宣布私自盗铸金钱者死罪,并废除一切旧币,发行“五铢钱”,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汉武帝增设大农部丞对郡国盐铁官进行整顿,并设置36处盐官,分布在27个郡;至少设置48处铁官,分布在40个郡国;对于小邑和乡村,则特准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把盐分销给消费者。面对郡国因纳贡带来的高额运输费用问题,汉武帝派遣大农部丞分赴各地充当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输官“输其土地之所饶”,最后由京师平准官实现“贱买贵卖”。此外,汉武帝还向工商业征收“算缗”(每值2000钱则纳税一算,即120钱),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武帝的举措。(1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产生新思想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6分)分节符(连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第4页(共6页)】25-T-146A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