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云南省2024-2025届高三年级开学考(25-10C)语文试题

29

金太阳·云南省2024-2025届高三年级开学考(25-10C)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金太阳云南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2、2024金太阳云南高三联考
    3、2024云南金太阳最新试题及答案高二
    4、2023-2024金太阳云南高三试卷
    5、2024云南金太阳292c答案
    6、2023-2024云南高二金太阳联考试题
    7、2024云南金太阳高三3月联考(21-01-292c)
    8、2024云南金太阳高三3月联考语文
    9、云南2024金太阳最新试题及答案
    10、2023-2024云南省金太阳联考
月考卷语文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军队,与《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意思相同。B.诛,遣责,与《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中的“诛”意思不同。C.戾,违背,与《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中的“戾”意思不同。D.九命,周代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其中最高级官爵也称“九命”,最低为“一命”。【答案】A【解析】“意思相同”错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国因为动乱而向秦国求救,秦惠王对出兵伐蜀犹豫不决;此时韩国又趁机攻打秦国,使秦国无暇顾蜀。B.张仪和司马错都支持秦国出兵,但两人分析利弊的角度不同。张仪主要从名利角度出发,主张先攻打韩国。C.司马错认为,秦国如果攻打蜀国,那么只需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如果攻打韩国,则有可能名利皆失。D.苏洵认为,君子想实行道义,就要使道义与利益相结合。利益相伴,道义就存在;利益丧失,道义就无以存继。【答案】A【解析】“此时韩国又趁机攻打秦国,使秦国无暇顾蜀”错误,材料一中“先伐蜀,恐韩袭秦之弊”只是秦惠王的担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又有禁暴正乱之名。(4分)(2)故君子乐以趋徒义,而小人悦怿以奔利义,必也天下无小人,而后吾之徒义始行矣。(4分)【答案】(1)占尽蜀国的好处,诸侯国也不认为是贪婪。这样,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尽”“是”“一举”各1分,句意1分)(2)所以(若是)君子们乐于追求空泛(不讲利益)的道义,而小人们则欢快地奔向讲利益的道义,这样就必须等到天下没有了小人,然后我们这些人(崇尚的)不求利益的道义才能开始实行。(“趋”“怿”“始”各1分,句意1分)14.请结合材料,从苏询义利观的角度,阐释秦惠王最终采纳司马错的建议的原因。(5分)【答案】①攻下蜀国,“不伤众而服焉”,这种平乱之举会“利民”“富民”,给当地百姓带来好处,这就是“行义,必即于利”,有“义利”。②攻下蜀国,可以“广国”,能扩大秦国的土地,使秦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是“利在则义存”“有利义也”。③攻下蜀国,天下人不会仇视秦国,而是会喜悦高兴,因为这件事体现了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正所谓“义者,所以宜天下”“义利、利义相为用”。(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秦惠王时蜀国动乱,巴国、蜀国相攻击,都向秦国告急。秦惠王想发兵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险狭难以到达,而且韩国又会来侵犯秦国。秦惠王想先攻打韩国,恐怕蜀国作乱;想先攻打蜀国,恐怕韩国趁虚偷袭,还没有作出决定。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想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讨伐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理由。”张仪说:“亲近魏国、与楚国交好,向三川进兵;魏国隔绝南阳,楚国濒临南郑,秦国攻新城、宜阳,以此兵临二周近郊,谴责周王的罪过。周王室自知不能自救,一定会献出九鼎宝器。占据宝鼎,占有天下地图户籍,挟制天子,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天下没有谁敢不听从,这是王业啊。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之类。使军队困敝、众人劳累不足以成名,得到它的土地不足以获得利益。臣听说在朝堂上争名,在闹市上争利。如今三川、周室,是天下的朝市,君王却不争,反而与戎狄相争,这样就远离王业了。”司马错说:“不对。臣听说,想要使国家富裕就必须扩张地盘,想要使军队强大就必须让百姓富裕,想要建立王业就必须博施德政,三者完备而王业会随之而成。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的领袖,朝政有桀、纣时那样混乱,以秦国之力攻打它,譬如让豺狼追逐群羊。语文五第6页(共9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