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渭区2024年八年级模拟训练(三)3试题(历史)

20

陕西临渭区2024年八年级模拟训练(三)3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临渭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2、临渭区2024年中考模拟训练(一)历史答案
    3、渭滨区2023-2024-1八年级历史试题
    4、临渭区2024年中考模拟训练(二)
    5、临渭区2024年中考模拟试题
    6、2023-2024渭南八年级考生登录系统
    7、渭南市2024_2024一模历史
    8、2023-2024渭南市临渭区二模成绩
    9、2024陕西渭南一模历史
    10、2024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二模
大单元学习三步一体高效训练讲评12.下图是中国古代耕地面积总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统计图。据此对明清时期状况分析正确的是礼记中国古代耕地面积总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200010000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耕地面积(百方亩)■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年)A.农业技术水平下降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城乡经济结构异变D.工商业经济占主体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耕地面积总量相较前代增加,但人均粮食占有量相较前代却减少,这说明明清时期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故B项正确。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水平虽然发展缓慢,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明清时期“城乡经济结构异变”“工商业经济占主体”的结论,排除C、D两项。答案:B13.明末清初,诗人周灿诗日:“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晨昏。”此诗刻画了江南名镇盛泽镇A.重义轻利的民风B.发达的陆运交通C.丝织业繁荣盛况D.小农经济的解体解析:根据材料“罗绮走中原”“人家勤织作,机杼彻晨昏”可知,盛泽镇丝织业繁荣,故C项正确。“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体现了盛泽镇重利轻义的民风,排除A项;根据“水乡成一市”可知,该镇水运交通便利,排除B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答案:C14.《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反映了我国早期的民本理念。以下思想中对这一思想有所突破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C.“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D.“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反映的是民本思想,对此有重大突破的是“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这表明黄宗羲的思想已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这是对我国早期民本思想的突破,故C项正确。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朱熹“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均是对民本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并无突破,排除A、B、D三项。答案:C15.《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因有“北虏”“东北夷”等字样而被清代列为禁书。与此同时,日本、朝鲜等国却在大肆刊刻这部中国科学技术著作。材料意在强调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的发展B.清朝轻视科学技术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根据材料“因有‘北虏’‘东北夷’等字样而被清代列为禁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制度腐朽,人们深受礼教毒害,难以接受新思想,这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天工开物》成为清代禁书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思想腐朽,而不是因为清朝轻视科学技术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排除C项;“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答案: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西周严格按照事先拟定的程序进行城邑建设,突出了城市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西周时期设置“匠人”“量人”等专门职官分管城市建设工作,反映出城市建设在西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官员重视王城的规划制度。如“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1025ZCYK·历史-R-中外历史纲要(上)-SD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