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金卷(四)4文科综合BBBY-F-XKB-L试题

26

2024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金卷(四)4文科综合BBBY-F-XKB-L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法错误17.D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续写生动注脚,使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台,依法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③④符合题意。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无关,①不符合题意;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说法错误。18.C我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是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的一个重要突破,这说明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会推动认识发展,也说明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②④符合题意。人为事的联系是人类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的一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依赖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①说法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说法错误。19.B开发革命文物主题创意产品,有利于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促进该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相关举措,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但不能丰富红色文化内涵,④不选。20.C该国同期进行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是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由于A总统所领导的执政党同时也是议会中的多数党,因此可以预计A总统提出的法案、决策容易在议会获得顺利通过,②④符合题意。24个政党和151位独立候选人争夺议会600个议席,这说明该国是多党制的国家,①不符合题意;在总统选举中,A以52.18%的得票率再次当选,并由其组建新内阁,这说明该国采用的是总统制的国家管理形式,③说法错误。21.B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就环境政策涉及贸易的内容及其影响开展多边专题讨论,说明世贸组织是监督审议实现环境日标贸易政策的重要场所,也说明世贸组织通过贸易政策进一步助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中方要求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开展多边专题讨论的提案受到世贸组织成员广泛关注,说明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作用更为突出,②说法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④说法错误22.C爷爷和奶奶共同拥有一套房产,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因此爷爷对遗嘱处分的财产不享有全部所有权,遗嘱部分无效;遗嘱继承重意愿,小陈的叔叔姑姑无权继承属于爷爷的房产,②③符合题意。依据公证遗嘱,小陈可以通过遗赠的方式获得房产中属于爷爷的那一部分,①说法错误。小陈通过遗赠获得爷爷的房产,代位继承的方式获得奶奶的部分房产,④说法错误。23.C眼晴是心灵的窗户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悲观主义者就是悲观地对待人生的人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②④符合题意。山东省与威海市从定义的外延看属于全异关系,①说法错误。继承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③说法错误。24.C考查新石器时代文明。根据图片中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其两侧墙垣和“贵族墓集中分布区”可知,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说明阶级分化已经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文化交流,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神权统治色彩,故排除B项;材料只展示了墓葬区、宫城等,无法反映出城市功能的完备,故排除D项。25.C考查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等可知,在国家治理中,孔子反对贫富悬殊,认为其会导致社会不安,墨子主张选贤治理社会,管子主张藏富于民,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旨在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德治和民本思想,故排除A、B两项;均平富贵和选贤任能的日的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而非关注弱势群体,故排除D项。26.B考查秦朝文书制度。根据“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殿(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部分文书在相邻政区间传达时,需要向传来方另发文书报告传文书已到,还需要在文书的正文处签署何时到、到县名称、由何县发来等信息,这有效保证了政令及时传达,利于专制集权体制的强化,故B项正确。唐朝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官僚政治的成熟,故排除A项;这一做法的目的并非规范中央行政权力,而是提升行政效率,强化集权体制,故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出这种文书系统的监察功能,故排除D项。27.A考查史料价值与唐代藩镇。根据材料可知,三则评价分别源于唐朝、宋朝、明末清初时期,韩愈身处唐代时期,看到了藩镇割据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于是认为应打击藩镇;李攸作为宋朝人,受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策影响,他认为唐灭亡源于藩镇割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支持;顾炎武身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趋于顶峰的时期,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权力,因此他看到了唐朝藩镇虽然不利于中央行政,但却客观上保持了唐朝的稳定,藩镇之间相互制约,使得没有谁可以来推翻唐王朝,朝廷只有维持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得地方保持着牵制,王朝才不会灭。三者的观,点受到其立场与所处时代的影响,故A项正确。三则评价均非一手史料,故排除B项;“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但不都以今日之价值标准进行最终判断,故排除D项。28.D考查一条鞭法。表格材料反映出当时多种赋役的征收都出现了折银的现象,且部分折银比例甚至是1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随着白银货币化的推进,部分赋役均可以白银形式上缴,这利于多种赋役的合并,利于“一条鞭法”的实行与推广,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耕农经济发展,且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经济遭到一定冲击,故排除A项;“开始”不符合史实,宋朝时期,赋役征收方式就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9.C考查近代教育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社会上逐渐抛弃传统的人仕思想,即通过科举读书,转而“以识洋务为荣”“能识英国语言文字者,俯视一切”,这一变化利于近代西学的传播,有助于加强教育对实用科学的重视,推动教育近代化发展,故C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在清末新政时期,故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出中体西用思想,故排除D项【2024届高三联考卷(一)·文综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43003D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