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

27

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答案语文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语文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9、2024衡中同卷答案高考分科
    10、2024衡中同卷新高考
第十二套1.【答案】A【解题分析】首联对句写鸳鸯、瀏鹕像家禽一样不怕人,但并没有表现出鸳鸯、瀏鹕的动态,故“对句描写动景,有以动衬静之效”理解牵强。2.【答案】①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互不欺凌,彼此相安无事。②勤劳。如蚕娘在溪边忙着漂洗蚕茧。③热情好客。如翁热情地留“我”住宿,还笑着告诉“我”瓜豆已成熟。(大意对即可。若答出其他角度,于文有据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这首诗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繁茂,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鸳鸯和熟鹅就像家禽,一,点也不怕人。村里垄上,到处都是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虽然这三句中没有赞美之词,但田园的秀色已是触目可见,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第四句写“东邻西舍”相安无事,和睦生活,巧妙地将诗歌内容从自然之景转向人事。后四句将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描画得真实可感:蚕娘在溪边忙着漂洗蚕茧,其内心满是丰收的甜美;牧童吹奏笛子,和衣而浴,十分悠闲;山翁邀请客人留宿,情真意切。3.【答案】C【解题分析】“厌弃官场”于文无据。根据文意,诗人因陶醉于眼前的春光之中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诗歌中没有信息表明诗人“厌弃官场”。4.【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将陡峭的高山喻为绘有图画的屏风,形象生动地表现山景之美好;将山泉的声响喻为琴声,形象生动地表现山泉的声响动听。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从视觉的角度写山,从听觉的角度写泉,视听结合,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若答出其他角度,于文有据可酌情给分)5.【答案】D【解题分析】“极尽铺陈之能事”理解错误。这首诗没有运用铺陈的手法。6.【答案】①情绪激昂。起初,他马不停蹄奔赴戍地,满腔热血,情绪激昂。②惆怅、愁苦。途中,他因思念妻子而生出惆怅之情;他尝尽旅途艰辛,倍感愁苦。③慷慨豪迈。当他想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决定抛弃私心杂念,有所作为,表露出慷慨豪迈之情绪。(大意对即可)【诗歌鉴赏】第一、二句写日落西山,抒情主人公还马不停蹄,飞奔疾驰。这两句起调骤急,笔襄疾风,浓烈的紧张气氛迎面而来。抒情主人公慷慨激昂奔赴边关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句写那在风中婆娑摇摆的芳树,多么像步履摇曳的佳人。驱马急驰,山草树木一闪而过,那模模糊糊的“芳树”像佳人,正是在快马上的观感。第四句写抒情主人公生出惆怅之情。第五、六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写抒情主人公整天赶路,风餐露宿,遍尝艰辛,深感愁苦至此,抒情主人公的情绪好像低沉极了。第七、八句让诗歌的旋律由低回转向高昂。抒情主人公决心抛弃种种心绪,不考虑妻儿老小,不计较行役愁苦。既然以身许国,怎能瞻前顾后!第九句将前面两句奔荡的情感急流猛然截住,用语冷峻,神情肃穆。“按剑”见其沉思、庄重的神情,也加重了诗歌的军戍风韵。末句“谁能耕与织”,满腹心思喷薄而出,犹如块垒在胸,骨鞭在喉,不吐不快:作为须眉丈夫,怎能碌碌无为,耕织终生?这首诗截取北戍途程中的一个片段,不铺排叙写,笔致转折有致、灵活迅疾。仗剑辞家、驱马边关的豪情,怀念亲人的情思,羁旅行役的愁苦,都融注于一篇之中。全篇情感跌宕,时而激昂,时而惆怅,时而感伤,时而悲凉豪迈。复杂的内心活动,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展现出来,这大概是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地方。7.【答案】C【解题分析】“还家赖有期”是归家有望之意,故“流露出绝望情绪”理解错误。8【答案】尾联用典抒情。诗人化用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自比谢安,表达了归隐的想法和待时机成熟再为国效力的愿望。【诗歌鉴赏】这首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前两联描绘了冬日傍晚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后两联表明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并有归家有望的喜悦以及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也渲染了环境。领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冰雪凄迷、前途艰难,暗示诗人对自己的仕途前景感到无可奈何。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29·【22·G3DY.语文·参考答案-必考-一新-QGA)
本文标签: 衡中同卷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