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10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茶叶外销有据可查的最早史料可追湖到南北朝时期。民国出版的《茶叶产销》一书提到:“五世纪后期,土耳其人至蒙古边境,以物易茶,首肇其端。”其后日本、朝鲜、南详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16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亚洲市场变得微不足道,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兰、英国转口输入茶叶。输入茶叶的国家,17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18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则增加了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美国、匈牙利、意大利等。19世纪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茶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舶来品,“茶价异常昂贵”,18世纪上半叶1磅茶要17先令半,18世纪50年代仅8先令。1790年茶价为每磅3先令7便士,1810年减为2先令。清代前茶叶出口以江南茶和绿茶为主,清代以后外销茶产区包括苏、浙、赣、皖、粤、闽、滇、湘、鄂九省。最先出口的是武夷红茶,旋绿茶压倒红茶,18世纪后半期起出口又以红茶为主,至此奠定了我国外销茶区及茶类的基本框架。摘编自陶德臣《简论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材料二自古以来中国茶叶生产都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地处偏远山区且交通不便,再加上茶叶作为副业不受重视,采摘之后的烘焙和包装环节也很落后。而对于印度来说,采用大茶园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的是公司化规模经营管理。随着英、美茶叶传统市场的亵退,英国在1886年之后开始大量减少从中国输入茶叶而转向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印度,并将中国茶叶市场的控制权交由俄国商人接管,俄国先后超过美、英在中国茶叶输出中的比重成为中国茶叶输出的主要市场。近代以来中国国家主权丧失,在此情况下各地政府针对茶叶在国内异地流动及管理要求缴纳各种苛捐杂税,结果导致茶农和各级茶商不堪重负,茶叶对外贸易逐渐萎缩。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大企业、大品牌的综合实力,把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从出口茶叶原材料向出口茶叶新时尚、新生活模式转变。依托“公司十农户”的模式,中国茶叶产业既可以精准扶贫,更能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摘编自李玉梅飘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繁荣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毛泽东在1942年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提出:“对历史进行分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旨在揭示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说到革命的准备,一九二一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摘编自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高二年级期末联考卷·历史第4页(共6页)】232755Z7巖扫描全能王创建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