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7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③宗旨是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①主要业务是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①D.②③①24.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下列选项中,其中主要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的是RADE ORO234A.①B.②C.③D.④25.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疑古派”,他们对仅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上古历史提出质疑,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然而,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加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学者对“疑古”之说提出挑战。如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确切。郭沫若则明确阐明了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中国上古还需要大规模做地下发掘的主张。另外,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韬》在西汉墓的出土,对疑古派无疑产生致命打击。这说明A.时间久远,文献语焉不详,“疑古派”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是完全正确的B.史料缺乏,史家各执一词,已经不可能弄清楚“东周以上有无信史”这一问题C.文献资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双重证据法”所证明的历史,已推前到夏商之际D.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20分,共50分)】26.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董仲舒认为,汉朝建立后“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主要原因是政治指导思想不统一,“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因而统一法度必先统一政治指导思想,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使“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一主张的具体含意是要求汉武帝用儒术,特别是“公羊”家所闸释的“《春秋》之义”去改造法律,将儒家衡量是非之尺度纳入汉朝律令之中,从而将承秦而来的汉朝法律改造成推行道德教化的工具。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材料二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唐律疏义》明确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的法律形式也已经相当完备,“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高三历史第5页(共8页)】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