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16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全国@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学札全国T@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第三套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90分钟100分)考情分析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目諷微信扫码高考对接点的发展等辩证认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影响,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及背学习疑难点景,等等观看微课视频滚动知识点郡县制、唐代民族关系课外习题解析下载复习课件典型情境题2、10、14、16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题序124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A BDAB A DB C B C D BB 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灭六国后,以秦国固有县制及六国已置之县为基础,调整全国县(道)区划与官属设置,从而建立起整齐划一的秦代县制,确立了中国古代县级官属的基本架构与运行机制。此举A.基于维护君主权威的考量B.说明了县制创设的可行性C.实现了中枢决策的规范化D.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解题分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以原有县制为基础,统筹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县制,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D项正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县制主要是基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央集权的考量,而非维护君主权威,排除A项;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实行,秦朝只是扩大和完善了县制,所以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动,没有体现出中枢决策的规范化,排除C项。【答案】D2.读下表中唐中央与周边民族的部分交往史实。材料表明,贞元年间时间交往史实贞元三年(787年)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以使“吐蕃自困”贞元四年(788年)回纥使者到长安迎接咸安公主,双方确立了“翁婿之盟”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祠部郎中袁滋带领使团到大理册封南诏A.民族交往方式多样B.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民族关系比较和谐D.民族交流比较频繁【解题分析】由材料“以使‘吐蕃自困’”“翁婿之盟”“册封南诏”等信息可知,贞元年间,唐中央政权与吐蕃处于敌对关系,与回纥采用的是和亲的交往方式,对南诏则采取了册封的方式,这体现出当时民族交往方式的多样性,A项正确。仅由材料并不能说明唐代民族政策比较开明,排除B项;当时唐与吐蕃是敌对关系,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A【24G3DY.历史-R-必考-QG】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