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6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5.《唐律疏议》之“十恶”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A.体现法律的教化功能B.说明儒法思想的融合C.反映社会秩序的规范D.导致轻罪重罚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可得出唐朝的法律中涉及到的“十恶”都是与伦理相违背的罪行,这说明唐朝的法律承担了定的社会教化的功能,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儒法的融合,排除B:材料反映出社会秩序存在问题,所以才要法进行惩罚,排除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愿,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觉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孔夫子,对于他的国家的上古时代所作的见证。因为孔夫子决不愿意说谎,他根本不做先知,他从来不说他有什么灵感,他也决不宣扬一种新宗教,他更不借助于什么威望,他根本不奉承他那时代的当朝皇帝,甚至都不谈论他。再说一遍,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忽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摘编自伏尔泰《哲学辞典》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而诞生于西方社会中的理论,对于历经数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哲学,在20世纪初传进中国以后,能够席卷中国大地,成为主流思想意识形态,除了理论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以外,还因为它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相通性、相融性,这也是其作为外来的哲学而能迅速的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摘编自魏丕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和中国国情及儒家思想交融的历程》材料三钱穆先生说过“今天的世界,交通方便,全世界如一国。我认为儒家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两千多年来,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不断被深化和提升,儒家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联结世界人民命运的文化纽带,可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支撑。一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他是如何借助儒家思想支撑这些观点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文化如何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