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0月联考

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测试卷 (一)高二语文答案

10月联考 269

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测试卷 (一)高二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
法学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法律职业群体的形成及其权力,是社会阶层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反映和结果,并进而产生对“法”的不同理解和运作方式。同时,制度形成后,基于路径依赖而产生的文化连续性,使因果语文要素的作用关系更为复杂。即使作为基本动因的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果不形成颠覆性变革,法律职业群体的地位、作用及法的运行也只会产生渐变,甚至有些方面仍延续固有形态。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摘编自王志强《中国传统中的“法”与法律人一中西早期帝国的比较》)注意事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A.严复认为中西方语言中的“法”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文“法”字包含着中文“理、礼、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法、制”四层内涵。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B.先素法家和道家普遍将“法”喻为绳墨、权衡、规矩、度量等规制工具,突出了“法”的实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证工具主义特质。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C.中国古代的“法”没有正当性关怀,正当性的价值内涵被更多地赋予涵摄了根本制度等多层意义的“礼”。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D.秦和西汉前期的法律人主要是中央司法官,他们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以制约皇权。一、现代文阅读(36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A.文章先从中西语言中“法”的概念谈起,由概念而价值意涵,进而分析原因,层层深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脉络清晰。百余年前,严复在译介西方法学文献时,敏锐地意识到中西方语言中“法”概念上存在的重B。基于中西比较的立场,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不同方面比较了古代中西方大差异:“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当代学者普遍认识到,中文概念上“法”的差异。的“法”限于律令等规则条文,这与罗马法等西方概念的多元涵盖性判然有别。C.文章引用《文子·上义》,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的“法”概念具有突出的实证规范性和工在价值意涵层面,中国古代“法”的概念在本体的正当性方面并不着力措意。先秦法家和具性意涵部分道家论述中,“法”普遍被喻为绳墨、权衡、规矩、度量等规制工具,实证工具主义的特质突D.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古代和古罗马不同时期的法律人的构成及其对“法”的影响,使论出。汉初成书的《文子·上义》提出:“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此说为史迁和班证更加严谨。固改造后沿袭。由此以降,中国的“法”概念具有突出的实证规范性和工具性的意涵。相比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言,在罗马法的古典时期,“法”具有更强的价值意涵。罗马法虽然不注重抽象归纳、具有明显A.罗马法在古典时期虽然有实用主义倾向,但更看重其价值意涵而不是实证规范性和工实用主义倾向,但法学家们对法与正义、法的理性、法的精神等自然法主题有所关注。同时,在具性的意涵实践中,古罗马法学家们将自然法注入形式法的实践中,使“法”与“正义”实现内在的统一。B.如果西汉时期的士大夫阶层能着力于“法”的建构,“法”有可能成为具有意识形态意义中国早期文明中并非没有对法的正当性关怀。中国先人更多地将正当性的价值内涵赋予的体系。更具有涵摄力的“礼”,因为礼具有根本制度、具体规范仪节和评价人物事件标准等多层意义。C.中西早期帝国对“法”的理解及运作方式的不同,是法律人的社会阶层和政治权力结构可以说,罗马“法”的价值内涵,在类似时代的中国更丰富地体现在对“礼”正当性证成中,而中影响的结果。国的“法”则主要呈现出工具实用的价值面相。D.从长远来看,文化的连续性可能比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对法的运行和法律职业群体的中国传统中“法”的概念、价值意涵,相当程度上可以从法律人的角度进行解释。在特定的影响更深远。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中,法律人群体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对“法”产生明显影响。在集权体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下,秦和西汉前期的法律人主要是中央司法官,他们都具有明显的官僚性,总体上是皇权的附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庸。西汉中期儒学兴起后产生的士大夫阶层获得相当大的话语权,形成一定程度上可能抗衡材料一和制约皇权的稳定力量。他们推动了礼法合流过程,在实践意义上改变了“法”的运行状况。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但他们着力于建构“礼”的体系,关注点在于更广义的意识形态层面,律学只是经学的附属和延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伸,未形成“法”的独立知识体系,因此也没有形成专门的职业群体。我国数字经济在疫情中逆势崛起。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叠加疫而在古罗马,共和制和元首制前期的法律人主要包括执法官、论辩人和法学家,普遍具有情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贵族或骑士身份,有足够的政治影响力和知识话语权。在共和制时期,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家是同一群体。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和话语权,借助希腊的论辩术和逻辑学,将“法”打造效稳定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趋势,对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涵摄力丰富的概念,并在相当程度上建构起对“法”的控制权。在这个意义上,古罗马的法和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