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模拟检测卷F-XKB(三)3历史试题

33

2024届新高考模拟检测卷F-XKB(三)3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新高考模拟历史答案
    2、2024全国新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仿真模拟卷历史
    3、2024新高考仿真模拟卷二历史
    4、2024新高考仿真模拟卷一历史
    5、2024~21年度模拟压轴卷新高考历史二
    6、2024新高考历史全国模拟试卷
    7、2024新高考模拟卷历史
    8、2024年新高考模拟卷历史
    9、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卷
    10、2024新高考历史模拟卷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23新高考·JD·历史-FJ2.【典型情境题】汉武帝前,任丞相者全为列侯,且大都是军功大臣或其后裔。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任用儒家学者公孙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23新高考·JD·历史-FJ弘为丞相。此后,又任命张汤为御史大夫,“张汤每奏事至日旰,天子忘食”。据此可推知,汉武帝时期A.政治统治的基础发生变化B.中枢机构职责进行了调整C.君主专制体制进一步完善D.官僚集团的政治素养提高©©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23新高考·JD·历史-FJ客案c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改任儒家学者为丞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23新高考·JD·历史-FJ相,抑制功臣集团,重视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加强对宫僚的控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君主专制体制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西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汉统治的基础始终是封建小农经济和地主阶级,A项错误;材料信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息未显示丞相和御史大夫的职能发生变化,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1.春秋末年,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官僚的执政能力,D项错误。则上下乱”;荀子进而提出“隆礼重法”。材料表明A.儒家学派重视传统B.儒学关注国家治理C.专制集权统治加强D.儒法思想主张趋同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23新高考·JD·历史-FJ3.【典型情境题】宋代思想家李觏说:“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也。”苏洵提出:“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王安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23新高考·JD·历史-FJ石也说:“利以和义,善用之,尧舜之道也。”此类言论的出现根源于客案BA.商品经济的发展B.理学体系的构建解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无礼义,则上下C.社会结构的变化D.传统儒学的影响乱”“隆礼重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对国家治理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体现了儒家学派对国家治理的重视,B项正确。荀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吸收借鉴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其并非只“重视传统”,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尚未真正建立起专制集权统治,C项错误;儒法两家学派的主张并未实现趋同,D项错误。23新教材·D·历史-F刊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