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 历史(XS4J)(一)1试题

17

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 历史(XS4J)(一)1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
    2、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
    3、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4、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联考
    5、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四月联考
    6、2024名校联盟历史第三次联考
    7、2024年名校联盟高三4月联考
    8、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4月联考二文综
    9、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五次联考历史
    10、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4月联考(一)理科综合
教学金国1©©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寒之札记答案:(1)表现:对西方国家的称呼从“夷”转变为“洋”;设立外事常设机构一总理衙门;派遣外交使团,建立驻外使馆。(3分)原因:适应西方列强侵略的需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外交近代化趋势的推动;等等。(4分)(2)措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道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等等。(3分)意义:有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等。(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明朝中后期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三大里程碑。建中元年(780年)正月,唐德宗下令正式实施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两税法的实施扩大了税源,简化了手续,增加了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为赋税制度确立了一个合理的新的征收标准。从此以后,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两税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起点。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使纳税田亩增加了280万顷,改变了过去“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又于万历九年(1581年)将一条鞭法颁行全国。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清政府于1712年宣布,以1711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加赋,称“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政府于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将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全国征收丁税总额固定下来。摊丁入亩简化了税收原则,只按土地的单一标准收税。这样,不但稳定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摘编自褚鸿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三大里程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做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3分)答案:[示例]论题:社会的发展推动古代赋税制度变革。(3分)说明:古代赋税制度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但赋税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的。唐代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均田制走向崩溃,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度不能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在此情况下,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中国赋税征收的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的大量流入,为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提供了条件,人民承担的赋税全部以白银形式上交,又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清朝“康乾盛世”,统治者固定丁税,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劳动力。(8分)综上可知,赋税制度的调整都是在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之际而出现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48【23新教材.DY·历史-R-选择性必修1-SD】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