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1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度山西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评历史
    2、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历史
    3、2023-2024山西省高三9月质量检测
    4、山西省2024初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
教学金国©©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寒之札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20分,第23题25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汉中叶以来,儒学即与政治结合,通过官学和私学传授的教育体系,诏书和法律的公布、流传,政府遣员循行地方,加速儒学在社会中的传播。自汉末至隋代,中国长期处于战乱和分裂之中,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化,改变了中国的思想格局。不过,儒学独尊的地位虽然受到冲击,但仍为政府所提倡,每朝代兴,无不整顿儒政,巩固并提高儒学的地位。三国两晋时期,中原地区屡遭兵燹,当地居民纷纷外迁,这为儒学向四周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传播提供了契机。由于中原王朝政权和北方士民的南迁,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的文化持续发展,儒士人数不断增长,出现了建康、会稽、吴郡、江夏、长沙等一些儒家文化中心。儒学的南传,引起了当地的文化变迁,南方土著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崛起,并走上历史舞台。而广大南方土著居民也在文化上认同了汉族,归属到汉文化圈内,汉民族的“文化边疆”大大南移,汉民族也更加壮大。隋代统一中国的再造,也正是儒家文化在广阔地区上传播后的内在诉求。摘编自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儒学与时代变迁”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15分)答案:[示例门论题: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分)阐述:汉初统治者推崇的“无为而治”治国之策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不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维护国家大一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者重新阐释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迎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统治的需求,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通过确立儒家经典为国家法定教学内容、重用儒生为官、设立太学及地方学校传授儒学知识等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局面,促进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固,并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深刻影响着古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10分)总之,汉代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儒学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话本,在宋代凡举说、唱、演,叙事体的故事底本都可统称为话本,并非仅限于“说话”底本一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专门的群众性娱乐场所一瓦舍勾栏的涌现及宵禁的解除,市民文化生活内容日益丰富。“话须通俗方传远”,话本大都以平民百姓中的市井细民为主人公,选取他们生活中的某一片段,着意铺叙渲染,因通俗生动而广受群众欢迎。话本类型可分为说公案、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等。摘编自黄进德《论宋代的话本小说》材料二宋代“说话”人以交代故事时间、地,点、人物来历的方式给听众“真实”心理感觉的方法,成为后世古代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纪实”路数。话本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宋以后中国文学总体格局改变的酝酿与准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白话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属于我国市民文学的先声。摘编自李晓晖《宋元“说话”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话本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话本的影响。(8分)答案:(1)特点:属于多种艺术文体的统称;语言通俗易懂,深受欢迎: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对明清小说有较大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32【23·DY·历史-RMB-必修三-QG】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