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语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解析)

英语 15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解析)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高一历史必修二中外历史纲要
4.《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位)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材料反映同一件事有两种不同记述,这说明A.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B.王位世袭制正式取代禅让制C.前后两种史料记载都有道理D.二者均认可启的最高统治权【答案】D【解析】根据“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位)禹之子启”“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可得出两种记载都认可启的地位,说明时人对启取得最高统治权的认同,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启自取之”与世袭制无关,排除B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两种史料都有道理的结论,排除C项。5.商王室祭祀的祖先神,不但有上甲以降的近祖先公及成汤以下的先王先妣等直系祖先,还有其高祖远公和旧臣神等旁系远祖,他们甚至还将未必有血缘关系的高祖远公“措之庙,立之主”。这些措施表明商王室A.肃清氏族构建血缘政治B.团结亲族试图加强王权C.重视祭祀保证族权至上D.重视直系轻视旁系亲族【答案】B【解析】商王室扩大祭祀对象的范围,目的是通过祭祀活动团结亲族,维护商王的权力,加强王权,故B项正确。氏族强调血缘关系,因此肃清氏族和构建血缘政治是矛盾的,且夏朝就已经建立起了血缘政治,排除A项;商王的目的是巩固王权而非族权,排除C项;商王在祭祀活动中也将旁系远祖纳入祭祀对象中,说明其并不轻视旁系,排除D项。6.下表是关于夏、商的部分文献记载。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夏、商时期内容出处(汤)尊受天命…伐夏…咸有九州,处禹之堵(都)春秋时期齐国叔夷钟铭文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春秋战国时期《竹书纪年》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帝发崩,子帝汉朝《史记》履癸立,是为桀A.王权严重依赖神权B.嫡长子继承制成熟C.“家天下”局面遭破坏D.早期政治文明兴起【答案】D【解析】材料“(汤)尊受天命…伐夏”等信息体现了夏商政权演变的相关知识,说明早期政治文明已经兴起,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西周时嫡长子继承制逐渐成熟,排除B项;“家天下”局面开始于夏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排除C项。7.甲骨卜辞和殷墟祭祀坑表明,商人采用人祭是一种常态化的做法,甚至一次使用数百人做人牲,完全无视人的价值,而在西周时代,洛邑建成后,周公致政于成王并留守东都,成王祭祀先祖文王和武王,则各用一头红色的牛。这一变化表明A.重鬼事神意识逐渐消亡B.敬天保民的观念深入发展C.血缘宗法关系影响深远D.国家兴亡取决于神的意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商人采用人祭是一种常态化的做法,而到了西周时,成王“用一头红色的牛”做祭牲,这一变化表明敬天保民的观念得到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逐渐消亡”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血缘宗法关系,排除C项;国家兴亡取决于神的意志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且表述错误,排除D项。8周公把殷商遗民这类比较危险的群体拆散并迁到各地,同时也征服了许多小国,把嫡系姬姓贵族可靠的成员,如文王、武王、周公兄弟的后人分封到各地。周公的这一做法有助于A.打破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B.巩固血缘宗法关系的基础C.摆脱神权对王权政治控制D.扩大周朝政治势力的影响。2·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