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9月联考

2024届[国考1号1]高三暑期补课检测(1)历史

9月联考 46

2024届[国考1号1]高三暑期补课检测(1)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金太阳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
    2、国考1号高中2024
    3、2023-2024国考1号4历史答案
    4、国考一号2024历史
    5、2023-2024国考一号历史3
    6、2023-2024国考一号历史答案
    7、国考一号答案网2024历史
    8、2023-2024国考一号3历史
    9、2024国考一号4历史答案
    10、2024国考一号历史答案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十)答案B第I卷(选择题共48分)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礼记·王制》中“县官”的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义是天子,秦始皇认为自已完成了统一国家的丰功伟绩,于是将王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朝和帝室由“公室”“王室”更名为“县官”,这里的“县官”代表统一24.【典型情境题】春秋末年,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战国时期,孟天下的秦始皇,B项正确。秦始皇此举反映出其天下观是一种新的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荀子进而提出“隆礼重法”。材料天下观,排除A项;秦始皇此举并非单纯针对王畿地区,排除C项;表明更改称号不属于地方管理举措,排除D项。A.儒家学派重视传统B.儒学关注国家治理C.专制集权统治加强D.儒法思想主张趋同26.宋代思想家李觏说:“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答案B也。”苏洵提出:“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王安石也说:“利以解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无礼义,则上下和义,善用之,尧舜之道也。”此类言论的出现根源于乱”“隆礼重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对国家治理经验的A.商品经济的发展B.理学体系的构建总结和反思,体现了儒家学派对国家治理的重视,B项正确。荀子C.社会结构的变化D.传统儒学的影响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吸收借鉴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其并非只“重视传统”,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尚未真正建立起专制集权统治,C项错误;儒法两家学派的主张并未实现趋同,D项错误。答案A25.“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中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李觏、苏洵、王安石的言论均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强调了“利”对“礼义”的重要影响,体现了他们对正当逐利行为的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肯定,这主要源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理学和传统儒“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学均强调重义轻利,与材料主旨不符,B、D两项错误;宋代时,士、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B.彰显统一国家的丰功伟绩农、工、商的“四民”结构未发生变化,C项错误。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23·D·历史-QG

扫码二维码